每日新报王晶 通讯员 高雪 津南区双港镇有一支传承百年的高跷队南马集同乐高跷队,几十年以来,一到春节,高跷队的队员们就挨村演出,常常是一个正月都不得闲,在带给村民欢乐的同时,也将春节过出了浓浓的年味儿。近年来,南马集同乐高跷遇到了百年以来的瓶颈,大家住楼房了,有工作了,来排练的时间越来越少。不过,还有许多老艺人、年轻人对这项艺术有着深深的热爱,现任会长表示,希望破除老例儿,吸收更多的人入会,将这好看的文武高跷传承下去。
百年历史 同乐会
南马集同乐高跷会始于清朝末年,由村内富户张椿元出资,聘请两位老师在本村组织一批学生,教授高跷。这个高跷会共有棒头、樵夫、青蛇、白蛇、傻公子等14个角色,经过多年的传承由单纯的文高跷改为文武高跷,包含了30多个场次。经过百年的传承,同乐高跷会的会长已经传至第五任,棒头(领衔主演)也已经传承8代。
我从小就是看高跷长大的,可以说是耳濡目染,不到12岁我就开始上腿子(踩高跷)跟着玩儿。1958年,我16岁,就参加演出了。前会长赵金堂说,当时我演的角色是后锣,是个反串角色,当时就跟着师父学,口传心授,手把手地教,才知道这里面有很多门道。没想到这一玩儿就是60多年,赵金堂从小徒弟成长为会长,也学会了近一半济南治疗癫痫病医院的角色演出,临时缺个角儿他都能顶上。和赵金堂一样,赵凤和也是南马集同乐高跷会的活跃分子,不过赵凤和自己没有亲自上场踩,而是接任赵金堂成了现任会长,负责导演工作。虽然我不演,可我爸爸、我的两个儿子都是会里面的角儿,我爸爸演樵夫,儿子演青蛇、白蛇。赵凤和说。
整月演出 年味浓
在几十年前,花会表演就是村民们一年到头最期盼的,只有春节,村里才会请高跷队来演出,有的村民甚至跟着高跷队跑,去哪个村演就去哪个村看。
那时候,一到正月我们几乎天天被邀请,走遍了津南,也去市里,甚至去北京演出。赵凤和说,我还记得2010年10月,我们受邀请到天津大学演出,当时的目的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校园,很多大学生看了我们的演出都纷纷叫好,连冯骥才都亲自给我们颁发荣誉证书。
高跷队里的演员都是男人,也都是一个村儿的,一整个正月都在巡回,家里的活计自然都是妻子来做,但没有人不支持的。我们家人都特别喜欢这个,爱听我们说,也特别支持我们彩排、演出,我们队有一些高难度的动作,像倒立蝎子爬、摆人儿等,也有对唱等其他高跷少见的戏码,深受大家喜欢。赵凤和说,我的儿媳妇就是高跷队的粉丝,甚至跟着高跷队巡回演出,如果收女子入会,她准得是头一个。
重整旗鼓癫痫的护理措施 盼再兴
随着新农村建设,南马集村的村民们已经搬进了楼房,成了居民。目前,善和园社区服务中心已经基本建癫痫的症状设完成,预计年后投入使用,将解决近年来高跷队没有总部会所的尴尬局面。
这几年村里拆迁,同乐会搬了几次家,我们现在没有一个固定的会所了,服装道具都分别存在不同的地方。可我们的老会员们却老是心心念念地惦记着高跷会。赵金堂说,85岁的赵三爷临终前一直在跟我们念叨着,高跷会不能散,高跷不能失传。现在也有很多搬进楼房的会员们找我们,看能不能再组织起来继续活动。现在看来,我们面临两个困难,一个是会所用房难以解决,一个是引起癫痫病的原因成员年龄偏大,最年轻的也30岁左右了。这些年轻人不再务农,而是有自己的工作,恐怕难以像往常一样随叫随到参与彩排。
不过,为了传承这百年的技艺,两位会长还是费尽了心思。两位会长老是找我说,想要用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教室来做同乐会的会所,重整旗鼓,发扬南马集高跷。善和园社区主任闻辉说,等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以后,我们一定积极争取,支持老人们办好高跷会。同时,赵凤和也表示,将来要破除只收本村男丁的规矩,从小学、从社区吸收一批新的会员:不论男人、女人、大人、小孩,也不管是不是南马集的,只要愿意学,我们就乐意教,就是为了让这威风凛凛的高跷传承下去,希望再过一百年,人们还能看到这同乐高跷。